风云挂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查看: 910|回复: 0

社会政策范式变迁及其对美满我国社会政策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网 ...

[复制链接]

280

主题

280

帖子

8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42
发表于 2020-5-17 1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社会政策范式变迁是指在差别的汗青阶段,社会政策在政策目的、责任布局、运行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根天性变化。在此概念视野下,西方社会政策范式变迁体现为:从重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渐渐过渡到社会性凸显,继而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均衡;从国家负担最小责任到国家背负最大责任,继而渐渐变化为当局主导下多元主体到场福利管理;从物资补贴为主变化为提供时机、造就本领、增长资产积聚。相应地,中国社会政策范式变迁体现为:从夸大保障人民根本权利,到提拔人民生存质量,再到缩小贫富差距、寻求社会公正;从国家负担最大责任,到市场化改革,再到当局主导下多元主体到场福利管理;从差别式、不完备式提供公共物品到整合、全面性地满意社会成员多层面需求。基于中西方社会政策范式变迁存在相似性的一面,联合我国现实,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美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动手:其一,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从再分配式社会政策向发展型社会政策变化;其二,规范各福利主体间的关系,形成公道的社会福利责任布局;其三,社会政策改革的重心应置于进步困难群体的自我发展本领和可连续发展潜力。
  关 键 词:范式/社会政策/社会政策范式变迁
  作者简介:吕朝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生齿学院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央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重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理论与应用、社会工作。(北京,100872)
  当代社会政策产生于西方资源主义国家,自产生以来,即以提拔社会成员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为己任。在履历了二战后福利国家阶段的高歌猛进后,社会政策因经济动荡频频遭遇危急和挑衅。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程度得到广泛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某些群体因各种缘故原由没能充实共享经济发展结果,乃至陷进逆境;另一方面,物质生存程度进步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必要也日益进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明白提出我国社会的重要抵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存必要和不均衡不充实的发展之间的抵牾。这些都对社会政策的建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福利国家被公以为“高福利”,这种福利制度的另一面高税收却也有其毛病。尤其在经济动荡时,福利制度每每被责怪为使经济落井下石的一大因素。因此国内有学者以为,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要汲取教导,制止高福利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不但没有证据证实高福利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反而有多项证据表明国民福利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干关系。①因此,福利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评价社会政策的有用尺度。怎样熟悉当前社会政策发展,要求对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题目举行讨论。本文鉴戒范式、政策范式的分析框架,引进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这一概念,在对中西方社会政策在责任布局、政策目的、运行模式等方面发展变迁举行梳理的底子上,对新期间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美满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究。
  一、社会政策范式变迁概念的提出
  社会政策意指国家或社会为了应对社会题目、提拔成员福祉而做出的各种制度计划与安排,其宗旨与焦点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理、人的自由与发展。②各种社会政策制度和实践各有其特点,借用范式概念,将有助于厘清差别范例的社会政策实践。
  (一)范式与政策范式
  学界广为利用的“范式”概念,其体系阐释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1962年出书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布局》。范式概念是库恩汗青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关键、焦点的概念。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范畴内所到达的共鸣及其根本观点,是一个学科共同体在研究准则、理论架构、概念体系、代价取向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examples)即“一组尺度事例”来明白的共同约定和研究规则。在《科学革命的布局》一书中,库恩重要是以“范例”或“范例”的意义来利用“paradigm”。③库恩以为假如某些科学研究的成绩满意两个根本的特性,即可称为“范式”。这两个特性是:“它们的成绩空前地吸引一批刚强的附和者,使他们离开科学运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绩又足以无穷制地为重新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办理的种种题目”。④
  美国政治经济学家霍尔(Peter A.Hall)在1993年《范式、社会学习和国家:以英国经济政策的订定为例》一文中,将汗青制度主义对“理念”的器重与范式这一概念联合起来,提出了政策范式的概念,用来区别具有总体性、内核性差别的政策体系。在霍尔那边,政策范式指的是一套理念和尺度的框架,它不但明白政策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工具种类,而且包罗明白计划要办理的题目的本质。霍尔以为,政策范式是一个政策订定者以为理所固然并风俗于在此中开展工作、由各种理念和尺度构成的框架。该框架决定了政策目的、政策工具和政策要办理的题目的性子。差别的政策范式,其政策取向、政策风格,以及政策语言都是不一样的。使用这个概念,霍尔分析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宏观经济政策从凯恩斯主义转向钱币主义的过程⑤。
  (二)社会政策范式及其变迁的相干研究
  比年来,学者在社会政策的政策目的、责任主体布局、运作模式,以及社会政策的范式变化方面,形成了大量研究结果。
  从社会政策的政策目的角度,在对反贫苦社会政策举行研究时,有学者品评了许多国家以“自足”的理念为底子的工作福利的社会政策,提出应基于“个人与家庭可连续性”的概念,建构新的社会政策范式。⑥林卡通过梳理四种社会政策模式的演进轨迹,以为社会政策履历了聚焦反贫苦、根本生存保障,到走向收进再分配、寻求社会公正的历程。而这一历程客观要求便是提拔生存质量和增长社会质量。⑦关信平以为社会政策的目的因各国差别国情有所差别,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除了要到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之外,还要有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目的。⑧韩柯子等则以环球社会政策管理为分析范式,评估了团结国提出的可连续发展目的。⑨
  从社会政策的责任主体的角度,若以国家、市场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脚色为视角观察新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演变,可以大抵将其分为三大阶段,即国家统揽型社会政策时期、市场主导型社会政策时期及国家主导型社会政策时期。⑩详细在当局责任方面,彭华民提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要从产业主义范式转向公民权利范式,创建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11)
  从社会政策的运作模式角度,劈头于蒂特马斯对社会福利提供的选择性福利供给与广泛性福利供给的分别,中国学者以为应创建得当中国国情的(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以中心提出“根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可以针对根本福利和一样平常项目做相应的制度安排。(12)徐道稳(13)、张伟兵(14)等学者先容并分析了梅志里提出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及迈克尔·谢若登提倡的资产建立为底子的福利政策范式——器重资产对人们的极度紧张性,一个以资产为底子的福利政策将寻求福利救济与经济发展相联合。杨团更是明白将资产社会政策称为对社会政策范式的一场革命。(15)也有学者将此过程看作社会政策研究主题从“收进为本”向“关系为本”,进而向“资产为本”的转型。(16)
  从社会政策范式及范式变化的角度,艾斯平—安德森根据社会的非商品化水平、差别国家在社会分层和社会连合、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体现,将福利国家制度分别为自由主义、守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三个范式。(17)艾斯平—安德森的这种范式分别重要是在差别的社会政治布局之间对此中的社会政策模式举行横向的比力。而今后更多的研究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以历时性的视角梳理差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社会政策的发展轨迹。岳经纶梳理了我国社会政策从筹划经济期间的“国家主义”到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的“发展主义”,再到新期间的“人民中央主义”的范式演进,并以为这同时也是“社会身份本位”向“人类必要本位”变化的过程。(18)梁君林指出社会政策范式转型是指涉及公民福利的政策举动中焦点理念的变化。中国的社会政策范式转型体现为从二元分割的碎片式政策向普惠型一体化政策的变化。(19)韩央迪从福利多元主义、替署理论和互补理论出发,探究了第三部分在福利管理中的理论底子及实在现路径,分析了福利管理视野下的福利改革路径,并将社会政策发展回纳为当局范式—市场范式—管理范式的过程。(20)
  上述研究为明白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题目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对分析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及改革有很好的引导意义。但也应看到,多数研究是基于社会政策某一要素——政策目的、责任布局、运作模式——的观察;或虽聚焦于社会政策范式的发展和变迁,但其重要基于差别社会政策的焦点理念或某一角度举行研究。如国家主义、发展主义、人民中央主义的区分,是分别从社会政策在差别人群间的区隔、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之间附属关系、政策目的重心等角度对社会政策的差别阶段举行界定。本文拟引进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这一概念,对社会政策发展变迁过程中,社会政策订定和实践在政策目的、责任布局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发生的变革,举行更综合、切进实质的讨论。
  (三)社会政策范式变迁的意涵
  作为回应社会上各个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社会需求、办理相干社会题目的紧张社会设置,社会政策的发展在差别的汗青条件下出现出差别的情势。要想较好地明白曾经出现过的社会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的社会政策,以及猜测以后大概的社会政策发展趋势,可以借助范式以及政策范式变迁的视角。
  库恩以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靠的是科学范式的变化,也就是说,当已有的理论碰到不能表明的征象时,就会催生出新的理论。当把范式变化运用于分析政策范式的变化过程时,霍尔按照政策变革的水平分析了政策变革的三个序列。第一序列的变革指的是根本政策工具的程度变革,第二序列的变革涉及政策工具的变革,而第三序列的变革便是政策目的的改变。他以为第三序列的变革——政策目的的变革——代表了政策订定的知识框架的显着的转换,因此是最根本的。(21)也就是说在政策范式变迁中,政策目的是一个决定性的指标。
  以此为底子,不少学者建构了相干政策范式演变分析的框架,对政策实践背后的代价取向、举措主体、政策工具等举行探究。较为典范的如由政策署理人作用、政策代价、政策工具构成的SVT模子(22);将题目本质的界定、理念框架、根本政策工具作为范式的根本维度(23),等等。
  以范式概念为底子,鉴戒政策范式的概念和相干研究,本文以为,社会政策范式变迁是指在差别的汗青阶段,社会政策在政策目的、责任布局、运行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根天性变化。这一概念是基于库恩对科学发展过程中实践与科学之间相互推动变革的根本规律,以及霍尔对政策举行比力分析的框架,对社会政策的订定和实践过程举行详细分析的工具。
  在这一概念中,政策目的、责任布局、运行模式成为权衡社会政策发展变迁量变照旧质变的几个根本维度。此中,政策目的隐含了对社会政策意欲办理的题目的界定,以及相应的社会政策代价观,但比代价观更易观察;责任布局指的是在社会政策的订定和实行中的起主导和重要作用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运行模式则涉及各主体为实现政策目的各自的举措方式和机制。而概念中的变迁,与变化相比,能表现出政策在差别的汗青时期发生变革的同时对此前有益履历的保存和继续。
  二、西方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轨迹
  当代社会政策的出现源于英国的公共接济实践。为了办理1348-1349年黑死病之后出现的杂乱征象和劳动力短缺题目,英国当局先后于1351年、1388年订定了《劳工条例》(the Statute of Labourers)和济贫法案(the Poor Law Act)用以控制工资和劳动者的活动。1576年,地方上开始实验《济贫法规》(the 1576 Poor Relief Act),该法规规定,向托钵人提供肯定的实物接济,是为了使他们可以或许依附此项接济从事某种劳动,以此来归还接济。1601年英国以1576《济贫法规》为底子,颁布《济贫法》(亦称旧《济贫法》),以教区为单元对几类贫民举行接济。(24)19世纪末,同一后的德国在加速产业化、都会化历程的同时,也出现了劳工题目。德国国会于1884年通过工伤保险法案、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首开社会保险之先河。三大社会保险法的实行奠基了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底子,并成为其他资源主义国家效仿的对象。1942年,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干服务部际和谐委员会主席闻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在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干服务举行观察的底子上,提出了又名为“贝弗里奇陈诉”的《社会保险和相干服务》陈诉,为二战后英国重修社会保障制度勾画了雄伟的蓝图。二战后上台的工党当局将该陈诉的假想付诸实行,英国遂成为“福利国家”的摇篮,在西方天下率先创建了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70年代资源主义天下陷进“滞胀”,使福利国家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产生福利国家危急。各个国家开始对社会政策举行反思,并在寻求社会与经济均衡发展(25)、调解国家、社会、个人等差别主体责任布局以及相应的运作模式方面举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厘革。
  由此,从典范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标记变乱上看,西方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大抵可以分别为社会接济阶段、社会保险阶段、福利国家阶段、后福利国家阶段。
  若以社会政策范式变迁为视角,大概说根据社会政策在政策目的、责任布局、运行模式这三个方面的变革来重新审阅这一汗青,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和演变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熟悉:
  (一)从重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渐渐过渡到社会性凸显,继而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均衡
  从《济贫法》的出现就可以看出,其时社会政策的任务本质上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对稳固的劳动力供给的需求。有不少学者以为,18世纪的《济贫法》既是一种接济制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就业制度。1834年《新济贫法》开始实行,其经济功能从旧《济贫法》包管农业劳动力规模从而包管农业经济稳固,转酿成提供大量自由活动的劳动力,以顺应产业经济的发展为主。(26)显然,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在顺应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是重要的。
  而从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先后次序可以看出,国家起首承认的是大量重产业雇佣劳动带来的职业伤害,继而是赋闲和大哥带来的收进停止的风险。(27)这一社会保险体系的创建,使社会政策除了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保障之外,更多地表现出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人群根本生存程度的保障,兼有经济性和社会性。
  到了福利国家阶段,社会政策的社会性凸显出来。《贝弗里奇陈诉》明白了社会政策在提供收进保障、消除贫苦方面的底子作用,提出了涵盖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完备规划,使社会政策真正以保障住民根本生存必要为出发点,而且惠及全民。这一制度因其保障内容和对象范围的广泛性,被形象地称为“从摇篮到宅兆”的福利供给制度。然而,福利国家的运作必要以肯定的经济增长率为条件和底子,只有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如许的社会政策才是可连续的。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以及渐渐清朗的老龄化趋势,使如许的制度面对空前的危急。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福利国家纷纷开始反思并动手改革(28),社会政策今后进进后福利国家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浩繁改革步伐中,特殊关键的一点便是夸大社会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功能。好比,德国旨在鼓励赋闲者重返劳动力市场,从而提拔劳动力市场的机动性的“2010议程”(29)、美国和英国实验的“工作换福利”筹划,以及荷兰实行的弹性的就业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政策等,都收到了很好的结果和评价(30)。
  (二)从国家负担最小责任到国家背负最大责任,继而渐渐变化为当局主导下多元主体到场福利管理
  从1601年英国《济贫法》开始算起,社会政策已有四百余年的汗青,在这几百年里,从社会政策的主体角度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市场主导的自由资源主义时期、国家处于焦点职位的国家干预时期,以及对前两个时期举行反思、试图凸显社会脚色的第三条门路时期。(31)在以社会接济为重要情势的阶段,贫苦重要被看作个人和家庭的责任,国家只在个人和家庭陷进贫苦、无法维持最低生存程度乃至危及生存之后,才给予最低程度的接济。因此,这一阶段的社会政策,国家在此中只负担很少的责任。19世纪后期,以德国颁布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为标记,国家鉴戒行会中社会相助及贸易保险的履历,资助劳动者抵抗多方面风险,以包管其根本生存程度。这表现了国家将保障社会成员免于沦为贫苦作为本身的责任,开始举行积极的国家干预。与社会接济阶段的社会政策相比,国家负担了更多的责任。二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连续建成,这种国家干预到达顶峰。福利国家针对全体公民的差别情况,计划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全方位保障规划。国家对公民的责任负担不但涉及其生存,更是触及生存的各个范畴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主义天下遭遇经济“滞涨”危急,使福利国家遭遇品评和质疑。各种思潮对福利国家的走向提出了本身的方案,而主要的题目便是厘清社会政策各个主体的责任分别。好比,后当代主义的社会福利观夸大社会代价伦理中差别性和相互依靠性的均衡,在满意社会共同需求的同时,鼓励社会成员就自身特别需求积极自主表达与对话、加强自身的本领,并对本身和他人负责。(32)吉登斯论述其“第三条门路”头脑时引用了瑞典经济学家阿瑟·林贝克(Assar Lindbeck)对国家提供福利产生道德公害的言论:固然从人性主义出发,国家对公民的救济负有任务,但其提供的救济越多,发生道德公害和敲诈的大概性也越大。(33)在此底子上,吉登斯明白指出,个人积极负担风险“每每对个人和更大的社会都有利”。(34)受这些思潮影响,各国对社会政策举行厘革。以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例,1990年德国同一以后,德国当局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步伐,将此前实验多年的仅仅依赖法定养老保险的“唯一支柱”模式,渐渐变化为由法定社会养老保险、“里斯特”养老金(35)和企业内部的养老保险一起构成的养老保险的“三层模式”,完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庞大布局性调解。(36)在如许的福利体制下,个人和家庭对自我的保障责任增长,市场也在国家的调控下到场到社会福利的提供中来。
  (三)从物资补贴为主变化为提供时机、造就本领、增长资产积聚
  在社会政策发展初期,对贫苦的明白仅仅是停顿在作为外显效果的收进和物资匮乏。随着反贫苦实践的睁开和反贫苦研究的深进,对贫苦的明白也在变革。致贫的缘故原由——尤其黑白经济缘故原由——被纳进贫苦概念。贫苦不但是可支配资产的匮乏,更是获取资源的本领的缺乏。更进一步看,个人和家庭的贫苦作为一个社会征象,究竟上有着深刻和广泛的社会缘故原由。身处品级格式的底部、权利的缺失和弱化、遭受社会制度的多方位排挤,都是导致贫苦的社会底子,也是传统给钱给物式的反贫苦计谋失效的根源。社会排挤经常是游戏规则的缺陷造成的。而社会政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规则的不美满之处,修订游戏规则,使之尽大概地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使政策的效果趋于更公道、更公平。(37)因此,比年的社会政策实践越来越注意对贫弱群体赋权、促进社会融合。将反贫苦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目的同一起来。在社会政策学界出现的“缺乏说”“本领说”“排挤说”与“职位说”,(38)渐渐影响到社会政策实践的变迁。多个国家出现“福利到工作”(welfare to work)的变化。好比,布莱尔工党当局确定其社会政策的根本思绪就是要用以促进就业为主的“第二代福利”替换以社会接济为主的第一代福利。以为社会开支的目标是要为人民提供时机摆脱接济,而不是将这些人养起来。(39)发展型取向的社会投资观以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目的不是“再分配”,而是“预分配”(pre-distribution),即通过增能人们在初次分配中的竞争力,来进步他们依赖本身来积聚财产的本领,从而到达抵抗社会风险的目标。这一方式显着区别于以往的通过再分配方式来对社会风险举行过后的赔偿。(40)比年来以迈克尔·谢若登传授为代表和提倡者的资产建立社会政策,致力于推动“资产”为底子的社会救济机制,致力于贫苦家庭资产累积,实现了反贫苦方式从生存救济到资产建立的变化。(41)
  三、中国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轨迹
  相比于西方社会政策的四百余年汗青,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时间较短。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筹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政策出现出差别的特点。1951年2月,其时的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法》,根本建立了我国面向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除了劳动保险,城镇职工还享受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在农村,新中国创建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互助医疗制度。别的,新中国还创建了优抚安置制度以及社会接济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连续对社会政策的各范畴举行改革。如,1997年的《关于创建同一的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的《都会住民最低生存保障条例》等。2003年以后,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通过2003年《都会生存无着的流离乞讨职员救济治理办法》创建了面向都会流离乞讨职员的社会救济政策;2003年《城镇最低收进家庭廉租住房治理办法》、2007年《国务院关于办理都会低收进家庭住房困难的多少意见》等创建了低收进家庭保障性住房建立的制度体系;2014年《社会救济治理办法》创建了—个开放性的社会救济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的创建和不停美满标记着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进进新阶段。
  以社会政策范式变迁为视角,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变迁轨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夸大保障人民根本权利,到提拔人民生存质量,再到缩小贫富差距、寻求社会公正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社会政策没有本身独立的职位,究竟上是附属于筹划经济体制。受质朴的均匀主义影响,其时的社会政策非常留意制止差别行业间收进差距的扩大,而且在建构政策的过程中,对人民根本权利的器重水平显着凌驾对其根本生存质量需求的保障。这导致人民生存程度广泛较低,而且究竟上意味着对本领较强、贡献较大的社会成员的不公平。因此这一阶段的社会政策重均匀而不是公平公正。(42)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渐渐建立,受“服从优先、分身公平”的影响,并联合“以经济建立为中央”,究竟上对服从更为看重,而没能分身到公平。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出越来越大的收进差距。进进新世纪后,尤其是比年来我国进进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我国社会政策既要思量现有社会题目,又要顺应新的机会和挑衅。2007年我国明白将覆盖城乡住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立目的,2013年,这一体系开端形成。我国已全面创建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底子,以根本养老、根本医疗、最低生存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奇迹、贸易保险为增补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乐成建成天下上规模最大、覆盖生齿数目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4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对峙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积极实现三者有机同一”的新思绪。(44)比年国家又出台一系列政策,下鼎力大举气推进农村扶贫工作。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政策在积极提拔全民生存质量,缩小群体间差距,力图实现社会公正。
  (二)从国家负担最大责任,到市场化改革,再到当局主导下多元主体到场福利管理
  新中国建立以后,依托社会主义筹划经济体制,我国创建了国家统揽型社会福利制度(45),在都会,国家气力与单元制相联合,创建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免费福利、生存补贴;在农村,国家气力与团体经济制度相联合,创建了以农村互助医疗、农村五保救济等制度为代表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国家在城乡社会福利体系中饰演的尽对主体职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睁开,“市场”“服从”等理念被引进以改革社会福利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作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张环节提了出来。今后,从中心到地方,从官方文件到学术讨论,乃至是消息媒体都开始提倡国家责任的有限性,夸大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主张权利与任务的对等,夸大服从与公平相联合,提倡市场化。(46)国家在公共服务范畴大幅退却,将提供社会福利的主角让位给市场,开启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市场化期间。“市场化”的社会政策在教诲和医疗范畴体现最为显着。市场化导向的社会政策加重了个人的负担,使得社会政策不能取得自身既定的目的。进进21世纪以来,国家渐渐变化在社会政策范畴的职能,通过加鼎力大举度支持社会公益慈善奇迹、购买社会服务、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等方式,将市场、个人及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主体有用地纳进社会政策体系中,形成多元福利管理的新局面。
  (三)从差别式、不完备式提供公共物品到整合、全面性地满意社会成员多层面需求
  从社会政策的运行模式上看,我国社会政策在提供公共物品以满意社会成员多层面需求方面,不停实行的是差别式、不完备式的门路。详细体现为:在行业间、地域间、群体间差别化地设置社会福利项目(47);在整个社会政策体系中,面临根本生存必要的政策居多,着眼于时机、到场及社会融合的政策很少。如许的特点带来的效果就是,一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程度恒久在贫苦线上下,得不到有用的改善,不能形成对贫苦的阻断结果。进进21世纪以来,国家渐渐增强对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的器重,社会福利的提供在项目设置、覆盖范围等方面有了显着改善。十九大陈诉明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进新期间,我国社会重要抵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存必要和不均衡不充实的发展之间的抵牾。在夸大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常,十九大陈诉再次夸大,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楚、保障适度、可连续的多条理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政策在新期间进进要满意人民群众的多条理必要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http://www.fyguaji.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风云挂机网

GMT+8, 2024-4-29 03:09 , Processed in 0.940386 second(s), 24 queries .

风云挂机网 免费分享,开放交流论坛

© 需要联系站长可内信,或者电报 电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