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 发表于 2020-4-25 08:29:32

贾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曹雪芹通过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 ...

一部《红楼梦》,演尽了爱恨情仇、凡间凉薄,让多少人为之留恋,为之痴醉,更为之震撼。
留恋于它的诗词之风、文化之韵;痴醉于剧中人一颦一笑间极尽描摹的显现;更震撼于一个“鲜花着锦,猛火烹油”期间大厦的轰然崩塌。
“满纸荒诞言,一把酸楚泪。”道尽了凡间风情,道尽了尘世漫漫!
http://pics1.baidu.com/feed/d01373f082025aaff4f83a525e292162014f1aaf.jpeg?token=62d15ac480488a46d6eab7cb188384b8
这部小说之以是可以或许取得传世的乐成,乃至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说作品中的顶峰,是离不开内里所描画的人物的,而贾宝玉就是此中之一。
曹公说贾宝玉“无端寻愁觅恨,偶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举动冷僻性乖张,那管众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苦难耐悲凉。 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看。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外形。”
初读时,以为曹公是在品评、责怪乃至贬低、看轻贾宝玉。可多年后再读,却感觉错会了曹公的本意。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惜墨如金,不会多写一句空话,可谓句句有深意,行行有内在。
假如贾宝玉真的是如许一位不学无术的登徒荡子,曹公怎么会答应他堂而皇之地作为男一号而赫然存在?何况还要浪费大量的笔墨来为其描画与润色?
http://pics4.baidu.com/feed/5fdf8db1cb134954ed114d0bf48a185ed0094a99.jpeg?token=d863de10a276ce65a042ba7c2a6fc85b
原形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曹雪芹的认知里,以为贾宝玉并不是一个登徒荡子,之以是那么说贾宝玉,实在是在对贾宝玉明贬暗褒,也就是正话反说!
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有的孩子很良好,父母深深引以为自满。但被别人劈面一夸时,一些有修养有深度的家长就会说这孩子挺淘气的、挺让人费心的之类的话,听着似乎在贬低求全谴责孩子,而当他们枚举出来一些发生在本身家孩子身上的事时,你才听明确,这那里是在求全谴责呀,分明就是在变相的表彰。
有一些良好不是本身表明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让旁人本身咀嚼出来的。
曹公便是云云!
看似在贬低贾宝玉,实在他是非常欣赏并喜好贾宝玉的。只是在他所处的期间配景下、生存情况中,他不能宣扬地歌颂贾宝玉,而只能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来给读者们出现出贾宝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让读者本身品评出此中的意味。
那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http://pics7.baidu.com/feed/d1160924ab18972bd98e98f17a09f18f9f510a9b.jpeg?token=ce2e7448317950005ae823bcce373238
01.曹公笔下的贾宝玉,骨子里有着与生俱来的挑衅权势巨子的精力。
林黛玉初到贾府,与贾宝玉见过面落座后,宝玉问黛玉读过书没有,黛玉说只上过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后又问黛玉的表字是何字,黛玉轻轻摇头说没有表字。于是贾宝玉说“我送妹妹一个妙字,就叫颦颦二字最妙。”
黛玉听后轻微夷由了一下而没有做声,这时一旁的探春问贾宝玉,“这颦颦二字出自什么典故?”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两个字是最妙不外了”。黛玉听后微微一怔,而后又微微一笑算是同意应允了。
探春又说“这又是你杜撰。”
可见宝玉平常没少有过如许的“杜撰”。固然探春不屑于他的说辞,但黛玉的眉眼带笑间仿佛很认同也很担当这个说法。
能得到堪称“咏絮才”而又并非唾面自干的黛玉的认同,可见宝玉的杜撰并非是无稽之谈,而是有肯定的含金量的!
而重点是下面这句话,面临探春的不屑一顾的发问,宝玉说道“除了四书五经以外,杜撰的也太多了,我就不能杜撰一个?”这时有一个镜头,只见贾母抬起头来看了宝玉一眼,这个眼神并不是附和,而是有点惊奇中略带抵触的感觉,从剧中穿插的这个动作和眼神来看,这句话是有分量的,并引起了某些人心田深处的一点小波涛。
http://pics4.baidu.com/feed/838ba61ea8d3fd1f2f538990ad8aaf1994ca5f08.jpeg?token=2b4ad4086477cd086be2e15c18b11407
只简简朴单的一句“除了四书五经以外,杜撰的也太多了,我就不能杜撰一个?”一下子就袒露出了贾宝玉对于学术上那些权势巨子并不是奉若神明的,在他的眼里四书五经也允许以称为经典,而别的的也都只是和他一样的平凡人所写出来的世俗东西而已,没须要奉若神明。
他有本身的观点和看法,而他以为本身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比那些除四书五经外杜撰的人差。换句话说,他以为
“杜撰”的权利并非那些人专有,平凡人也可以有。
这种挑衅权势巨子,不被权势巨子束缚住头脑的精力放在本日来说,也是一种难能难得。而贾宝玉骨子里就有这种精力,这种精力从其时每个人的心情里就可以看出是怎样被对待的:黛玉附和,探春不屑,而贾母则不担当。
曹公的每一点笔墨都是故意义、有所指的,以是宝玉的这句话尽不是曹公闲着没事随手一写的,肯定是在给读者出现一种无法用笔墨直接表达出来的情绪在内里。
这种情绪就是对贾宝玉这种挑衅权势巨子精力的肯定与赞同,而通过黛玉、探春、贾母的眼神和心情,也无声地向读者展示出了这种挑衅权势巨子乃至有点反叛的精力在其时各种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反应和生理状态。
在这一回里,曹公借用了黛玉欣然担当“颦颦”二字和别人无法反驳宝玉“杜撰”一说的这两个情节,说明白他是附和宝玉这种挑衅精力的。
http://pics3.baidu.com/feed/562c11dfa9ec8a130e64f49a6ac71b89a1ecc09d.jpeg?token=b54c49b92f818d46d78bc588269c4f35
02.曹公笔下的贾宝玉,并非“腹内原来草泽”!
为了欢迎贾元春省亲,贾府不吝花巨资制作了一座规模壮观的大观园。
大观园完工,贾政带着一群清客往游园,此中也带了贾宝玉。
行至一处庭榭前,贾政命众人题匾。有人根据庭榭的表面题名为“翼然亭”,有人根据庭榭下的一潭深水题名为“泻玉亭”,贾政听后,均不满足。
转而问宝玉,只见宝玉从容淡定间徐徐答道“有效泻玉二字,还不如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听了略沉思半晌,继而颔首同意。后又命宝玉作一副七言对联,宝玉稍加思考,云淡风轻般地脱口而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此联一出,换来四周一片歌颂之声,贾政也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反复颔首。
后贾宝玉又题名了几处,字里行间的词采与意境均非同一样平常,尽非那些向来以学识广博而著称的清客之辈所能企及的,以是一次次地换来了其父贾政的心中暗喜。
http://pics7.baidu.com/feed/8c1001e93901213f58cf0d62c923bcd72d2e95df.jpeg?token=4343aa6ed0219f74390674b3a251fedf
这一次游园,曹公乐成地把一个生理强盛且文采非同一样平常的贾宝玉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试想想,当我们测验时旁边站了一个你平常最怕的老师,你会怎么样?我想除了告急大概脑壳里就是一片空缺吧?
而在贾宝玉陪伴贾政游园的这一情节里,还特地穿插了贾母的一句话,说贾宝玉“到他老子跟前,不是打就是骂,可别吓到他”。可见在贾宝玉的眼里,他爹贾政可比我们平常的老师可骇多了。
在云云高压的家长眼前,在云云多的老学者眼前,换做生理脆弱的人,就算有满腹的才气,恐怕也告急得不会作答了,而贾宝玉却能出口成章应答如流,引得他爹反复颔首赞同。
这足以证明白贾宝玉的生理蒙受本领很强盛,颇有一股泰山压顶而岿然不动的风范,同时更是证明白贾宝玉的成竹在胸、满腹才情,尽非“腹内原来草泽”之辈!
http://pics4.baidu.com/feed/b219ebc4b74543a96adf2501bcd30084bb011406.jpeg?token=6473e3eeacabc2a9e3a468684584eb6c
03.曹公笔下贾宝玉的流浪出走,让我们见到了一个男儿的铁骨铮铮!
繁华落尽,红楼崩塌,转刹时贾府消灭。无处可奔而又贫乏潦倒的贾宝玉和薛宝钗先后被贾府曾经的丫鬟袭人所收留。
袭人曾经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的丈夫是贾宝玉曾经相救过的蒋玉涵。按照这层关系,贾宝玉和薛宝钗假如留在那边,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至少吃穿不消发愁了。
可终极,贾宝玉照旧一个人独自脱离了那边。大概有人会以为他把薛宝钗一个人留下,是作为一个男子来说不负责任的举动。
可细想想真的是如许吗?假设他把薛宝钗带走,凭他的本领能比让薛宝钗留在袭人家过得更好吗?这个答案的效果,贾宝玉心知肚明:肯定不能。
“假如我不能给你更好的生存,那我会选择把你放手,至少你会拥有住如今的幸福”。以贾宝玉平常对待姐妹们的慈伤心心肠来推断,他其时肯定就是这么想的。
以是,他没有带走薛宝钗,他信赖袭人会照顾好薛宝钗的一生。对于他来说,这一选择大概是当下能为薛宝钗做的最好的一个安排了。
http://pics0.baidu.com/feed/adaf2edda3cc7cd97cee6154a7c5ab39ba0e9143.jpeg?token=9ae6b63b3aff07a1bb73efe454722056
而假如他和薛宝钗都留在袭人家,日久天长定会惹来嫌弃或诉苦,纵然袭人夫妻能一如既往地担当他们,可贾宝玉担当不了。
他担当不了本身一个大男子俯仰由人,他担当不了身为主子的他靠仆役来养活!他通常里虽“似傻如狂”、“举动冷僻性乖张”,但他可以给予别人恩惠,却无法担当别人对本身无缘无端的恩惠。
他知道本身一个人的拜别碰面临什么样的生存逆境,但他终极照旧选择了拜别。没有人知道他往了那里,有人推测他看透尘世出家了,但曹公并没有那么写,以是没人真正的敢断定他到底往了那里。
不管往了那里,总之他拜别了。一个人、毅然决然的地拜别,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冷,壮士一往兮不复还”的悲壮而拜别。
他的拜别,让我们看到了曹公笔下一个真正的贾宝玉:在看似温柔的外表下掩躲着一份与生俱来的骨气与傲气,在追蜂戏蝶的放纵中怀揣着一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气与节气!
挑衅权势巨子、有才情、有骨气,这就是曹公耗费了那么多的笔墨,展示给读者的一个真正的贾宝玉的形象。如今你知道曹公笔下的贾宝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吧?!
http://pics2.baidu.com/feed/a08b87d6277f9e2fe58b245980f46322b999f374.jpeg?token=262f3b9d53cef3c1415b15170e9a5d1f
曹雪芹云云忌讳而又费尽周折地把一个如许的贾宝玉出现给读者,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01.与哑忍中表达出对贾宝玉的欣赏与认同,表达出对贾宝玉的肯定与担当。
云云一个优美的形象,曹公为什么要用“无端寻愁觅恨……”那番话来形容贾宝玉呢?
那只能阐明曹雪芹对贾宝玉是在明贬暗褒、正话反说。到底是不是云云,最有力的证据在这里。
贾家几代风光,终极却落得家破人亡。而这统统都是发生在贾政这一辈人执掌家业的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贾家是败在了贾政等人手上。
假如真是想贬低、责怪贾宝玉“于国于家无看”,那曹雪芹完全可以把贾家衰败写在贾宝玉执掌家业的时间,而不是写在贾宝玉他爹那种传统卫羽士执掌家业的时间。
大概有人会说,曹雪芹的这部小说就是根据其时的实际来写的,而实际恰好是贾家的衰败发生在了贾政时期。
那既然实际是贾家的衰败发生在了贾政等人的身上,又何以断定是贾宝玉“于国于家无看”呢?
曹雪芹之以是一边用语言在“贬低”着贾宝玉,一边又用究竟来否定着本身的语言。这就是一个极尽描摹的不言自明的“明贬暗褒,正话反说”。他对贾宝玉的认同、肯定与欣赏之意是不问可知的!
http://pics7.baidu.com/feed/d1160924ab18972bd98e98f17a09f18f9f510a9b.jpeg?token=ce2e7448317950005ae823bcce373238
02.表达出对其时社会上那些“纨绔与高粱”的不屑一顾与讽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贾家的繁华大厦居然是轰然崩塌在了一生勤勤奋恳、积极谋划仕途的贾政身上。更为讽刺的是,在贾家险些三军覆没的环境下,唯有这个一生讨厌八股文、藐视功名利禄、“不通庶务”的贾宝玉可以或许被赦宥而躲过一劫!
假如你以为曹雪芹的一笔一墨都有深意,那么如许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的故事变节岂非会没有深意吗?
不光有深意,而且意义之深才是整部小说想要表达的头脑与观点!
既然曹公是在对贾宝玉“明贬暗褒”,那么有一句话我以为应该是布满了讽刺意味,而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了曹雪芹想要表达的深意。
这句话就是“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外形。我以为这句话明着是在告诫那些“纨绔与高粱”,而现实上是在讽刺讽刺那些“纨绔与高粱”。
言下之意是:你们万万不要学贾宝玉!不要学他挑衅权势巨子的精力,你们只管按部就班地笃志读好你们的“八股文”;不要学他满腹诗词歌赋的才情,你们要削尖脑壳谋划你们的官宦仕途;不要学他的骨气与血性,可以学学这个凡间蝇营狗苟的为官办事之道。
而更想转达给那些“纨绔与高粱”的言外之意是:贾政一辈子勤勤奋恳办事,谨审慎慎做人,绞尽脑汁做官,但他却逃走不了政毁人亡这一灾难。而贾政的失败,也说明白岂论你多么迎合这个当下的社会只要,一遭不慎,一步走错,终极大概只能在“构造算尽太智慧”中“反算了卿卿性命”,而更可悲的是:一生都在代代相传的教养中迷失着自我。
这才是曹雪芹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
http://pics4.baidu.com/feed/a50f4bfbfbedab6470da209c68f225c578311e08.jpeg?token=5c577db8b63095cfb0f311acfbb054ad
03.表达出了对自由、自我的向往与寻求,也表达出了对这个滚滚尘世“世事洞明”后的潇洒与豪迈。
曹雪芹耗尽半生精神,假如只为写几个人几件事,而到达告诫或讽刺某些人的话,那眼界和心胸也未免太有范围了。
实在他要写的是关于人生,关于这个天下的情面冷热、人情冷暖!他真正要抒发的情绪大概就在故事末端的一句话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诞,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语道破了这个纷扰尘世、这个凉薄天下!一语道破了他对这个天下的“世事洞明”!
当你读懂了这统统,你就会明确了,曹公并没有贬低、非难贾宝玉的意思,而是借贾宝玉还原了一个为寻求自由与自我的人性的存在,而这个人性大概只能是存在于优美的理想当中,在实际中是为世所不容的。
就犹如曹雪芹本人,才气横溢,岂论是在其时照旧如今,都堪称是一大文豪!对于诗词歌赋的造诣可谓至高无上了。但由于他不屑于其时的八股文,更不屑于仕途,以是贫苦潦倒。而他却在这份潦倒里恣意地挥动着笔墨,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他人所誊写不出来的豪放人生!
http://pics6.baidu.com/feed/6d81800a19d8bc3ed9332f291d4f2c18a9d34560.jpeg?token=8a2e6acf25f9900f64bc62403397cd64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写的贾宝玉就是他本身的影射。我以为与其说他是在“反攻”贾宝玉,倒不如说他是在使用贾宝玉而自嘲。
曹公形容贾宝玉,“哪管众人诽谤”,“诽谤”二字可谓是一锤定音。原来在曹公的眼里,全部其时的传统卫羽士们对贾宝玉的批评与责怪都是在“诽谤”而已,言外之意:贾宝玉是精确的,是值得认同与赞同的!
而一句“哪管众人诽谤”,则是歌颂了贾宝玉掉臂浮名蜚语而勇于寻求自我、寻求自由的胸襟与英气。参照一下曹雪芹其时的配景就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出,曹公是在借贾宝玉而抒发着本身一生的情绪!
http://pics7.baidu.com/feed/d788d43f8794a4c2a12e19c9ae3091d3ac6e390a.jpeg?token=e19b4e4f045933277767cb8d9b35b21c
这才是曹雪芹在这部传世经典中所要表达的真正深意。
一部红楼,写尽了曹公眼中的人生,写尽了曹公心中的红凡间界!
“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曹雪芹通过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