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1-7 11:23:51

太行新愚公“搬穷”记——冀南后池村脱贫故事

  新华社石家庄1月6日电 题:太行新愚公“搬穷”记——冀南后池村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
  从冀南古城邯郸向西出发,驱车百余里,2019年我们拜望河北省涉县关防乡后池村不下五次。
  后池村,遁迹于太行山深处,“八山半水分半田”,却是一个传奇地点。
  远至上古,传说中女娲在这里补过天,愚公在这里移过山。那“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的气势至今被中原子孙奉为奋斗的精力源头。
  近溯80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在这里写下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雄师出太行”的抗战壮歌。
  本日,后池人屹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的、苦干实干,果断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不改愚公“本色”——不等不靠,独立更生。开山筑路,钻岩找水,拓荒播绿,奋力搬掉“贫苦”这座大山,创造了新期间的愚公传奇。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4_daf9c128.jpg  2019年9月17日,游客在后池村观光。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筑路
  “有了路,才有盼望”——百余留守老人,扛锨拎镢,自带干粮,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一条致富的“愚公路”
  太行深处,汽车在山路上行驶,车窗外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快进村时,但见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条心形山路跃然面前。
  “那是我们后池村的愚公路。”村支书刘留根一晤面开口就给我们先容这条路,在他内心,“有了路,才有盼望”。
  后池村的“路”来之不易——
  “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自几百年前建村起,后池人就在由于行路难与山斗。
  出门难。那会儿,村民出门得翻过一座山岭,徒步八里地到西峤村坐车,“天不亮就得动身,晚一步车就开走了”。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5_75a1b135.jpg  2019年10月5日拍摄的后池村新愚公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种地难。全村上千人挣嚼裹儿的900多亩梯田,都在离家几里地的桃花山上。然而,通往梯田的山道,仅一米多宽,坎坷难行。从家到地里,往返3个小时。运送农具和山货,端赖肩挑背扛……
  “早些年,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想往地里收点红薯都难,撂荒的梯田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难……”
  回想起当年的逆境,村民们都是一声叹息。
  树挪死,山挪活。这是愚公留给后池人的启示。
  不靠天,不靠地,靠就要靠本身。这是后池人从先祖那边发扬光大的精力气力。
  “要想富,就得开山修路,让农用车可以或许上山,先把梯田搞活了。”
  “修路没钱怎么办?”
  刘留根找施工队盘算过,假如要把一米的小路拓宽到三米半,10公里的路光土石方工程就要100万元。而此时村团体账上,一分钱也没有。
  没钱、没装备、没技能,怎么修路?
  “党员带头先干起来!”
  “趁我们还能搬得动石头,走得了路,本日不修路,还等什么时间?”
  ……
  这是后池人永久铭刻的一天——
  2015年12月8日。清早的太行山,滴水成冰,北风往骨头缝里钻。天还没亮,7位“老愚公”扛着锨,拎着镢,自带干粮上山了。带头的是党员刘虎全、刘土贵和刘社会,年长的刘羊年74岁,最年轻的刘土贵也64岁了。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6_81b41c36.jpg  2019年10月5日拍摄的后池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山上石头多,要拓宽山道,就必须破石头。他们用土办法,钻开几百斤的大石头,把石头撑破后,碎石头垫路基,大石块垒石堰。
  垒石堰更是个技能活儿,石头与石头之间得咬紧,一旦松动路面就塌了。
  这一天,他们修了3米长的路。
  “谁有空就上山修路哟!”第二天早6时,村支委刘拥军一声吆喝随着大喇叭传遍全村。
  这天,到场任务修路的有12人。第三天30多人。到第六天,队伍扩大至130余人……在家里的村民,险些都参加到筑路队伍。
  数九冷天,山风像刀子一样。村民们的修路热情,却在群山中沸腾着。
  天天天刚亮,工地上已是红旗招展。男子们凿石、搬运、垒堰,妇女们挖土、推车、展路面。为节流午饭时间,支口大锅在工地上,天天自觉背白菜、萝卜、面条上山做饭。
  刘留根跟我们讲起了刘虎全的故事:“他但是我们愚公路上的一块碑啊!”
  发起修路有他,在工地上跑前跑后有他,碰到事冲在前面的另有他。修路占了谁家的地,他出头往说;施工时必要用三马子车拉石头,他出头往借。工地上,乡亲们总听他喊“看我的”。
  67岁的人,干活出了汗,刘虎全还是脱了衣服光膀子干。感冒,血压上来了,可他不听劝:“我是党员,一辈子也没做啥贡献,如今我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我却不干了,这算啥?”
  “那天夜里,他到我家探讨租用钩机的事,说着说着就感觉他舌头不听使唤了。送他走到街口,眼看着他腿也迈不起来了。送到医院一查,脑溢血。他今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工地。”
  “现在路修成了,他却没了。”刘留根唏嘘着,旁边有村民眼圈红了。
  有人说,后池人身上鲜亮亮地带着愚公的基因——骨头比山上的石头还硬。
  这话真不假。
  史河真,67岁的老大娘,天天裹着头巾扛着铁锨往修路。她是在替老伴儿和儿子出工。
  她的老伴修路时突发脑溢血不能上工了,她让儿子顶上。没多久儿子出车祸,多根肋骨骨折,史河真就本身顶了上来:“修路是全村的事,不能不来,缺工会让人家看不起。”
  “在外的游子们!家里老人们在修路,我们也该做点什么。各人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省下钱支持老人们!”在县里打工的村民刘献平在手机“谈天群”里一吆喝,短短几天,近在河北,远在内蒙古、新疆乃至美国、埃及务工的后池人,捐了一万多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7_9ff8ca4e.jpg  2019年9月17日,后池村村民在修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传说中,愚公以奋斗感动了天神而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后池这群面庞黝黑、手上充满老茧的愚公们同样是靠奋斗感动了社会各界。
  外出打工的游子返来了,媒体记者来了,企业家们伸出援手,县市向导更给予了刚强的支持:“你们路基修多少,我想办法让有关部分给硬化多少。”
  后池村民干劲更足了。
  尾月干到二十八,正月初四又出工。村民们不畏寒冷,早出晚回,任务出工100天修出一条通到梯田的路——2016年3月15日,村后南、北槐峧两条沟统共长达6100多米、4到6米宽的尺度路基竣工。
  路通了,银练一样闪着光直通山顶。本来进山必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开着农用车,风一样就上往了。
  人们给这条路起名“愚公路”。
  村民们没有想到,更广阔的路还在延伸:
  在后池愚公精力感召下,2017年,涉县人民大干100余天,一条从涉县东南到西北,穿越10个州里158个村,总长1300多华里的“千里墟落振兴路”建成通车;
  2018年,桃花山旁,高速公路横空出世,将太行山“千里画廊”连在一起。
  “愚公移走了两座山,而我们修路修出了广阔的将来。我们比愚公荣幸。”刘留根感慨万千。
  找水
  “要是能在我手上打一口井,这个村支书就没白当”——几代后池领头人接力打井,誓把旱地钻出水
  走进后池村民家,记者留意抵家家院里都有水窖。
  这个山旮旯里的村落,水,是最稀罕的东西。
  原来只有村东山坡上的一眼泉水,筷子粗细的水流一天流不了20担。没辙,只能到8里地外的邻村挑水。家家户户修水窖,积攒雨水、冰雪融化的水,就连露珠和霜冻,都宝物得很。每家屋顶都有一个向院内倾斜的水槽,为的是“不能让雨水流到外家”。
  由于没水吃,刷锅洗碗省着用,洗脸沐浴更不敢浪费了。
  由于没水吃,闺女往外嫁,儿子娶不上亲。
  干旱缺水像一个魔咒,牢牢地套着后池村。
  自打村里建立党构造,不管谁当村支书,最大的念想就是:“要是能在我手上打一口井,这个村支书就没白当。”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8_d6eb6434.jpg  2019年9月17日,后池村村民在修路途中。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老支书刘全训就在村里选出几个好劳力建立打井队。一个井眼打二十丈深,开始另有些潮气,可越打越干,满是石头。
  从东坡移到西坡,村里凡是大概出水的地方都挖了个遍,连打五年,只打下了五个深不见底的干洞穴,村里却添了几个因打井而伤残的男人。
  1996年,退伍返村的老党员刘留根当选村支书,上任第一件事照旧找水,可频频打井打到200米深,“打出来的水没有注进往的水多”。
  请来的地质勘探专家走遍村里每个山头后断定:这是贫水区,永久别想打出水。
  可刘留根心不甘。2012年,他到处探询得知,寻水勘探技能有了很大进步,于是到县里找钻井队。
  钻井队允许来村里试试,但题目来了:进村的路太窄,打井装备运不进往。
  假如加宽,必要2万块钱,但村里根本没有钱。
  村民们二话没说,自觉捐钱。
  村干部双手捧着修路钱,百感交集,“这是盼望,更是压力。村两委八个人聚在一起发誓,这一回,说什么也要把水打出来。”刘留根回想说。
  很快装备进来了,钻杆立起来了,不分昼夜打钻。刘留根带着村干部吃住伴随在工地上。
  个把月已往了,钻杆下到了500米。
  放水泵一试,水流是出来了,但只流了几分钟就干了。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19_628e4c37.jpg  2019年12月26日,后池村新愚公小学师生在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刘留根和几个干部跌坐在泥地上发呆。打井队则摇摇头预备撤摊儿。
  刘留根倏地蹿起来,一把捉住打井队队长:“不能走!打不出水,我咋向父老乡亲们交接?!”
  “500米都没水,你让我们怎么办?”
  “你们再钻钻,再钻钻。能钻多深就钻多深,直到不能钻为止,行不?”他硬拦着几近哭着苦苦请求。
  “那就再试试?”打井队被感动了。
  钻杆再次向深处钻往。村干部则一个不缺守在旁边,直勾勾盯着钻井,仿佛能盯出水来。
  550米,600米……钻井装备轰轰作响,地质显着变软,一根烟功夫,钻杆下了9米。650米时,各人决定再次用抽水泵试试。
  水泵开关按下,古迹出现了,只见井口的抽水管往上一挺,一股水流喷涌而出。
  “出水啦,出水啦!”刹时,笑声、哭声、喊声混在一起。
  全村男女老小,一齐向井台拥来,捧起水就往嘴里送,往身上撩。祖祖辈辈心心念念的这一刻终于盼到了。
  有水了,刘留根带着村民一气呵成,建起了1200立方米的供水池,展设了3000米引水管道,修了108个会合取水点,彻底办理了自建村以来靠天吃水的题目。
  2017年,他们又打了第二眼井,办理了上山种地植树的灌溉题目。
  2018年端午节,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
  “已往洗脸,在脸盆底弄一点水,一家五六口人用,洗完就成泥汤。现在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洗涮、浇灌了。”村民刘才所高兴地说。
  “有了水,山就绿了,村落就美了。”厥后有水了,村民们精力了,连语言的声音都清澈了。
  播绿
  “困难眼前有我们,我们眼前无困难”——绿色发展,财产强村,荒山秃岭酿成“绿色银行”,后池奔驰在成为“金池”的路上
  路修通了,水找到了,村民眼界更宽了,想法更活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留根信这个理儿:“我们辛辛劳苦修出来的路,不但是一条生产便民路,还可以成为一条旅游观光路。”
  但后池人又碰上了不容回避的实际:建村600多年来,旱季风暴年年见,雨季大水满地流——后池村石厚土薄,植被稀疏。
  地皮不停是后池人的心尖尖。200多年前,后池先祖刘敖为后代子孙争地皮舍命滚圪针,如以后池村水峪峧刘敖的墓尚在,而地皮稀疏依然是萦绕在村民们心头的疙瘩。
  石多土少怎么种树?秃山穷岭怎样酿成金山银山?
  还得像愚公一样靠本身,还得学刘敖争地皮,差别的是这次后池人是向大天然要地——
  2016年秋到2017年春,200多个日昼夜夜,后池村梆梆硬的山地上被凿出了72万个密密麻麻的树坑。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0_f401170b.jpg  2019年12月26日,后池村新愚公小学师生在做游戏(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村民们称之为“鱼鳞坑”——先是刨出顽石,然后用特别材质的挡板取代石头做围挡保墒拦水,再在坑里填上一袋袋背上来的客土。远远看往,白色的挡板呈月牙状,像鱼鳞,在山坡上闪耀。
  那些日子,山高坡陡,树苗只能运到山脚,他们就一肩扛着树苗、一肩扛着镢头上山。山上没水,他们就新建改造水池、水柜、塘坝,用管道把水引到山顶浇树。
  村民们像爱孩子一样爱树,每年浇三遍水,直到70多万株松柏坚强成活。
  现在三年已往了,后池村山场形成了7000多亩松柏“盖顶”,1500多亩核桃、山桃、山杏等经济林“缠腰”,1000余亩林子和中药材间作“坐底”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2019年,华北一些地方遭遇干旱,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后池村自炎天起没下过几场雨。
  “碰上这年初,地里就收不了多少谷子了。”提及多年不遇的旱情,69岁的村民刘田根有些极重,但很快声音又扬起来,“幸亏俺们的果子不赖!”
  紫桑葚、绿葡萄、红樱桃、大西瓜、小甜瓜等果子,从夏到秋连续挂果,果树遍布桃花山山腰,约有60个足球场巨细的采摘园生气盎然。
  “俺一辈子没见过樱桃,没想到后池的地皮上能长出这么好的樱桃。”刘田根第一次看到自家的樱桃树挂果时幸福得直掉泪。
  清早的山村是繁忙的。这天6点半刚过,52岁的村民刘春光戴着帽子和面巾,骑上雅马哈摩托车,一溜烟地驶上桃花山的经果林园。
  “俺一辈子在这山沟里。从前从家里走到山腰要1个多小时,路修睦的那年,俺买了摩托车,10多分钟就能到这里,一天能挣40块钱。”她指着果园对记者说。
  现在,刘春光们不出远门就能挣到三份收进:一份是把地皮流转给村团体的收益,一份是给村团体出工的工钱,一份是经济作物收获的分红。一年下来人均收进1.3万元,而5年前村里人均年收进不敷4000元。
  晚上10点多,隐在夜色中的后池村并不寂静。“政红农家乐”另有客人用饭,东家张政红忙着杀鸡。“愚公路”修通不久,村里游客多起来,张政红办起了后池村第一家“农家乐”。
  “从陕西嫁到后池村快20年了,当初我只盼望地里收的够吃,手里有点零费钱,但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开农家乐早先只盼一年挣个五六千元就快意了,效果年底一算账,红利7万多元,既冲动又不敢信赖。”张政红筹划接下来置雅间、添桌椅,再把二楼旅店添几张床展……
  “愚公路”不但是路,更是经济腾飞的跑道,后池桃花山上漫山遍野盛开的不但是桃花,更是后池人脱贫致富的盼望。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1_93cce1b3.jpg  2018年1月8日拍摄的后池村梯田雪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旅游开辟公司挂牌”“地皮股份互助社建立”“宅基地开辟互助社开张”……一些生疏的名词开始挂在了后池人的嘴边。
  从前,地里种玉米、谷子,每亩收进仅为三四百元;改种药材、水果后,每亩收进能到达5000元;2019年,后池加大了金花葵的莳植规模,还计划把金花葵加工成凉茶,增长附加值。再过一两年,核桃、山桃和连翘进进收采期,后池的收进将大幅进步。
  后池的经济布局正由传统农业提拔为新经济业态,由原来的旱作农业经济为主,向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经济变化。
  桃花山上桃花争艳,聚钱岭中连翘如金,愚公路边松柏叠翠,后池的景致越来越美,名气越来越大。每逢沐日,桃花山景区门庭若市,前锋岭、圆梦峰、千亩梯田、十里“天路”等景致,引得游人惊叹不已。2019年,后池欢迎游客和观光学习职员达16.5万人。
  游客来了,村里产的花椒、红薯粉条、金花葵等农产物供不应求,无需出村就贩卖一空。
  游客来了,“采摘园”受到青睐。村民刘平的承包了5亩葡萄园,一年靠采摘收进3万元。
  游客来了,村里先后开了11家 “农家乐”,家家人头攒动。
  然而,刘留根也说,随着村里旅游、莳植等财产的发展,越来越感到在治理和谋划方面的短缺。
  “困难眼前有我们,我们眼前无困难。”他信心满满,“肯定会继承发扬费力奋斗、不等不靠的精力,苦干实干加油干,随机应变做好财产发展和墟落旅游的大文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2_218ba532.jpg  2016年3月4日,后池村村民在传运修路用的石头。新华社记者 范世辉 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池人懂得教诲也是一种栽种。
  从前,村里孩子上学,要到15公里外的乡中央学校投止。
  现在,后池村新愚公盼望小学建成投用,14个专任西席,80%是本科学历。尺度篮球园地、多媒体课堂、图书室、电脑室包罗万象。随着在外打工的村民连续返乡就业,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也返来了,就近享受优质教诲,全校由70多人增长到近200人。
  我们在学校的陈列室看到孩子们的作文,如许写故乡: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后池修路。独立更生,修一条通往优美来日诰日的平展大道;费力奋斗,唱一曲感人肺腑的精力赞歌。”
  后池老人们不会想到,他们战天斗地、造福故乡的举措,已成为孩子心中的出色传奇,成为新一代后池人的人生指引。
  精力的种子,就如许通报下往。
  举旗
  “正是由于我们有刻苦在先,同心专心为民的党的好干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旌旗”——建立于抗战时期的后池村党支部向导群众走过费力光阴,成为建立故乡的排头兵
  频频到后池采访,走遍巨细沟壑山岭,一个题目总是萦绕在记者心头:数百年来因山而困的后池,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变山为宝?
  后池村乡亲们内心有杆秤,小学原校长刘榜年说:“正是由于我们有刻苦在先、同心专心为民的党的好干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旌旗。”
  “一个家,一个梦,一起拼,肯定赢。”立下愚公“移贫”志,誓把后池变“金池”,这是后池村在党构造的向导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奋斗誓言。
  退伍武士刘留根总把后池村的脱贫攻坚比作战场,他说村党支部是这场战争的排头兵。“为百姓谋长处,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任务,尽不能忘记。”
  刘留根仍记得四年前后池村的光景。
  2015年霜降后,后池人开始歇冬。日头一出,村民就坐在山坡上晒热。“冬天溜墙根,炎天蹲树荫”,不知谁给他们起了个“等死队”的名。
  其时,后池村的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本来1000多口人的村,剩下300多老弱妇孺。
  村里一没钱,二没路,三没人气儿。
  “可不能让后池村败在我们手里啊。”
  刘留根愁得睡不着觉。一根根吸烟,一声声太息。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3_6d6c89d4.jpg  2019年10月5日拍摄的后池村一处“农家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刘留根却选择从武警队伍复原回村。他先当干部,又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像刘榜年说的“留根二十多年如一日拉车驾辕”,领导村民分地皮、种花椒、打井、展水管……
  2015年11月,中心扶贫开辟工作集会提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刘留根这年也从“治山伏水创财产”的前南峪村学习回来,深受触动。“同样地处太行山,人家能搞得那么好,咱们咋就不可?”
  那些日子,刘留根经常五更起来,天刚蒙蒙亮就上山。
  坐在山坡上,看着一米宽、局促坎坷的上山土路,再看看远处村那已撂荒三四成的千亩梯田,刘留根内心堵得慌。
  拍拍裤子上的土,他回村了。白天找村民聊,晚上调集党员见面,说的都是一句话:“不能再等了!”
  刘留根调集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同一头脑,开山修路。于是老党员刘虎全、刘土贵和刘社会老哥儿几个带头上了山。
  “路修睦了,就留下了,生生世世都能用,就像祖辈把梯田留给我们一样。”刘土贵由于穷,不停没立室,他40多年前当过铁道兵,到场构筑襄渝铁路,架过桥打过隧道,在队伍进党,退伍回村种地,但从未忘记进党时的誓言。动员乡亲时,他说:“路,肯定要修,要是必要,我把屋子卖了都行!”
  记者看到村里保存的《村民任务修路出工表》,排第一的就是64岁的刘土贵。
  在后池民气中,刘留根、刘土贵们就是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只要随着走,总有盼望。”在刘留根们心中,他们要以现实举措举好这面旗,领导乡亲们实现空想。
  2016年冬天,路还在后池人脚下延伸。一个薄暮,刘留根接到关照,第二天将有一批外助车辆和装备进村,村里得预备一个三亩地巨细的停车场。
  于是,栉风沐雨,村两委成员立刻集聚到村东头小院。
  听到消息,各人先是大喜,但很快又愁上心头。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4_8502947c.jpg  后池村村民在修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停车场?三亩地?第二天?
  一个停车场,在平原地域不是难事,但在深山沟里,谈何轻易。
  “我看进山口那片废弃的山坡地上可以。”
  “那不是有3户人家开了荒种上花椒了么?”
  “任务修路乡亲们都积极上阵,别由于这事让人家亏损。”
  连夜把3户村民叫来,一提占地,异口同声不舍得。
  眼看天要亮了,离外助车辆装备抵村的时间越来越近。不停缄默沉静不语的刘留根突地站起来:
  “要不如许,咱们地换地,我家和村主任刘丙祥的地你们任意挑。”
  ……
  机器轰叫声沸腾起来,劳作号子喊了起来……天亮了,一个宽敞平整的停车场展如今人们眼前。
  而刘留根和村主任把自家最好的地换给了群众。
  “就是党员们这片公心,感染了后池村民。”2016年2月到后池包村的年轻乡干部李亮斌如许说。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5_dd03dbd9.jpg  2019年9月17日,后池村村民驾驶三轮车上山。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咱们村70多年前就创建了党构造。当年家家户户住着八路军,把日本人都打跑了,如今什么困难能挡着咱们?”戴眼镜的刘现方对后池的汗青如数家珍,他爷爷当年参加129师抗日,捐躯在大别山。
  山挡不住来路,水断不了回途。只要心无旁骛,天地自会为你让步。
  在外20多年的老党员刘安全,本来在山西一家煤矿干着年薪20万元的治理工作,在刘留根的“鼓动”下,2017年底回到村里,担当旅游开辟公司的负责人。
  “村里这么大一摊子,必要村支部做主心骨。”刘安全说,“村支部每晚都得开见面会出主意,想办法。”
  这些年来,见面会成为后池村独占的夜景——
  满天繁星的夜晚,后池村甜睡于一片平静之中。
  几个村干部撂下碗筷,9点不到出了家门,赶往村东头一处小院。或骑电动车咆哮而来,或趿拉着拖鞋打动手电筒快步走来。
  “本日干活儿干到哪儿?”
  “芍药没有锄完草。”
  “这些每天旱,刚栽下的800棵梧桐树要会合精神浇水……”
  一聚齐,六七个党员就开“扯”。“扯”是本地土话,但他们不是“闲扯”,而是安排村里生产。自修路开始,每晚这顿扯,只要他们不病倒,风雨无阻。
http://www.gscn.com.cn/pic/003/005/370/00300537026_40add9c8.jpg  2019年9月17日,游客在后池村采摘葡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老校长刘榜年说,开见面会,村支书刘留根偶然会拿出一瓶酒,支委们围坐一块,没有菜,各人你一口我一口转圈轮着喝,谁有题目本身说,本身想不到,别人绝不包涵地提出来。这些年来,许多题目都在这时化解。
  曾在关防乡当干部的张东保惊叹:“后池党支部一班人亲如兄弟,甘于奉献,他们像一个拳头,刚强有力,像一面红旗,飘荡在万山丛中……”
  脱离后池村时,记者问刘留根:“若要让村里群众给党支部打分,你估计能得多少分?”他绝不讳言:“多了不敢说,得70分没题目。”
  听上往有谦善也有自大。
  “让后池变‘金池’,你们有信心吗?”
  “咋没有呢?!只要我们继承发扬愚公精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肯定能实现空想。”
  站在桃花山上纵目远眺,我们看到山坡上一面3710平方米的天下最大生态绿植党旗。那是后池村人饱含蜜意,在愚公坡上用3871棵红叶矮樱和金枝槐等树种展就,镶嵌在心形愚公路中,构成“党在我心中”的巨幅画卷。
  云云震撼民气的情形,让我们不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让我们鼎力大举弘扬愚公移山精力,鼎力大举弘扬将革命举行到底精力,在中国和天下进步的汗青潮水中,刚强不移把我们的奇迹不停推向进步,直至光辉的彼岸。”(记者孙杰、熊争艳、范世辉、张涛、史竞男)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行新愚公“搬穷”记——冀南后池村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