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学习佛法的人,怎么知道本身是否开悟
能点开这篇文章的人,肯定是个与佛法有缘的朋侪,想要相识佛法、学习佛法的人都会与佛法有缘。那么我们学习佛法的目标是什么呢?有些朋侪大概会说,学习佛法的目标固然是了为“成佛”呗,那么以“成佛”为学习目标的发心,是否精确呢?假如说如许的学习发心可以是精确的,那么就会有不少的人通过对佛法的学习而成佛,也就是说娑婆天下可以有多佛出世。那么娑婆天下可以有多佛出世吗?楞伽经云:“惟愿世尊为说差异,以是奇异胜诸外道。若无差异者,统统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天下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http://pics6.baidu.com/feed/79f0f736afc37931356522bfb5c77c4043a9111b.jpeg?token=4c77b76fd3d49c9217bdd4edba12bf44&s=D6BC75C85C423F785C6D6813030080CB
从楞伽经义可见,娑婆天下并不会有多佛出世。假如娑婆天下并不会有多佛出世,那么楞伽经的这段经文是要告诉我们“学习佛法并不能成佛”,照旧在提示我们“不要以成佛为学习佛法的发心”呢?假如学习佛法并不能成佛,那我们另有学习佛法的须要吗?假如我们不应该把“寻求成佛”作为学习佛法的发心,那么精确的学习发心又该是什么呢?
金刚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段经文会与小编所提的疑问有关吗?假如有关那又怎么解读这段经文呢?
http://pics3.baidu.com/feed/43a7d933c895d1434fb40ce912f3490758af07c7.jpeg?token=d653aeb41929af3573aa5e5c5b44f56f&s=D6ADF5484FA1856240C7B61B030050DD
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点才会被称之为“燃灯佛所”呢?顾名思义肯定就是燃灯佛宣讲佛法的道场,由于在为众生宣讲佛法,以是是燃灯天下的众生之佛,是燃灯宣讲佛法的道场合以是燃灯佛所。由金刚经文可见,世尊曾于燃灯佛所听受燃灯佛法,而燃灯佛为世尊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世尊曾于燃灯佛所听受佛法,而且世尊又于娑婆天下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世尊之以是能在燃灯佛所得到“来世当得作佛”的授记,肯定是由于世尊曾于燃灯佛所听受佛法,要是世尊未曾于燃灯佛所听受佛法,那就无缘得到授记了。但是为什么世尊在金刚经中又对须菩提说“如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呢?
http://pics1.baidu.com/feed/902397dda144ad341f424525b5a1c7f130ad8598.jpeg?token=381d0d3b6e900f185f7077dd12e0f4d1&s=FB25E04C5800976E48571197030050C8
金刚经的这段经文包罗有这些信息:世尊曾于燃灯佛所听受过佛法;世尊在燃灯佛所听受的佛法并不会让世尊直接成佛;世尊在燃灯佛所听受的佛法可以让世尊于娑婆天下作佛号释迦牟尼。假如世尊在燃灯佛所听受的佛法可以让世尊直接成佛,那么燃灯佛就不必再为世尊授记,正是由于世尊于燃灯佛所听受的佛法并不会让世尊直接成佛,以是燃灯佛才会为世尊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http://pics3.baidu.com/feed/b8389b504fc2d562487e699485125bea76c66c5a.jpeg?token=0ed6efc52d03c5990a4b8167d1f48bdc&s=E9B132D54A1F584314A623F70300C03B
世尊曾在燃灯佛所听受燃灯佛法是世尊得到“作佛授记”的条件,燃灯在燃灯佛所宣讲佛法时,听受佛法的肯定不会只有世尊一人,大概我们也曾在燃灯佛所听受过佛法呢,我们之以是会与佛法有缘,这个善缘之因大概就是“我们也曾于燃灯佛所听受过佛法”,但是为什么只有世尊得到了燃灯佛的授记呢?假如我们可以或许明确曾经在燃灯佛所不被授记的缘故原由,那么我们就能美满本身,可期在未来得到授记。
http://pics7.baidu.com/feed/35a85edf8db1cb13b06c70debf579d4b93584bfb.jpeg?token=e328f305a8ffe3f6490f2c949bd5056a&s=D2AA26E34033BFDA54229FB203008005
那么世尊在燃灯佛所听受佛法时,是以“成佛”为学习发心的吗?金刚经云:“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为什么世尊可以肯定地说“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呢?由于世尊在听受佛法时,未曾过发有求之心。有所求,则有所得、有所成,如果发心有求,则便有碍于清净。有碍清净则不能菩提萨埵,心经有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http://pics0.baidu.com/feed/a1ec08fa513d269755a6c74634f879fe4316d8b9.jpeg?token=062bd4521c329d8744f91e27132da9e2&s=5E371DC0DCEB1126720BEC81030060DB
世尊以无所得心在燃灯佛所听受佛法,那么世尊从听受佛法中所劳绩的是“将来当得作佛”的授记吗?可以授记的只是名号,“佛”非作得,“佛”非授记可得。那么听受佛法岂非劳绩的只是一个名号吗?固然不是!劳绩的是聪明与方便的开悟,劳绩的是:“知道本身已然开悟了聪明与方便”。
世尊于燃灯佛所听受佛法而得开悟,而且肯定会是“知道本身已经开悟”的真正开悟、彻底开悟。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假如世尊不明确本身已经开悟,那么燃灯佛为他授记,岂不是会让他惊奇不定更生疑惑。
http://pics0.baidu.com/feed/574e9258d109b3de4e1a761caebca784800a4c22.jpeg?token=942f0f8e2899f67bb62061fa3fba5cba&s=A1E066A648408747121D743603000043
那么世尊是怎么知道本身已然开悟了呢?楞严经云:“若不识知心目地点,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地点”。那么开悟的地步,就是“心有所住,知贼地点”。也就是说,开悟的地步就是明确“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云:“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全部统统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如有色、若无色、如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进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http://pics3.baidu.com/feed/a8ec8a13632762d0a5a83d8ac3efc3ff513dc67e.jpeg?token=f3eafc45ae68885652c00c2cfc07ca68&s=723A73CACEED96DE18418D17030090C7
欲令众生皆进涅槃而灭度之,度者聪明能成,灭者方便可得,具足方便、具足聪明可令众生皆进涅槃而灭度之,而要具足方便、具足聪明的条件是具足慈悲。都说做一件功德轻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功德。度一个众生轻易,难的是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只有等视众生如我想,才气普度众生,只有具足慈悲才气等视众生如我想。
做一件功德,大概可以是一时激动使然,但是要做一辈子的功德,就肯定是头脑地步上的认知觉悟使然。要具足慈悲就更必要有认知上的支持,必要有法理的支持。只有佛法的法理才足以支持起对慈悲的认知,只有佛法的法理才足以支持慈悲的具足。世尊于燃灯佛所听受佛法,而得具足慈悲。
http://pics2.baidu.com/feed/f2deb48f8c5494eec0310f3049f62bfb99257e94.jpeg?token=84ce3ebd0c21278390b7c26935a123ba&s=F6301CC5C0544FDE9438843403009063
信赖每个人都不敢说本身具足了方便,更不敢说本身具足了聪明,相比于方便、聪明,慈悲就不一样了,本身是否有慈悲之念,是可以确切感知得到的。固然要具足慈悲很难,但是要感知慈悲之念却并非难事。每当我们遇事不敷慈悲时,实在我们本身也是明确本身的慈悲不敷的。
为什么我们遇事之时,不能通常总有慈悲之念呢?由于我们还没有从对佛法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开悟。学习佛法可以资助我们具足慈悲,反过来说,假如不能具足慈悲,那就阐明我们没能学好佛法,没能精确地意会佛法。因此呢,要知道本身是否从对佛法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开悟,只要检视本身遇事之时,是否通常总有慈悲之念,就知道了。
http://pics1.baidu.com/feed/730e0cf3d7ca7bcbcdf1bf63dd0aa066f724a8f9.jpeg?token=583c157237bda5c95215eae3eb5ac9ab&s=FDA60FD04E1949C42C988950030080F2
做了个殊胜的梦,并不能是开悟的先兆,楞严经说,“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地步,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只有我们在通常遇事之时,总能发起慈悲之念,才气阐明我们已然从佛法的学习中得到开悟了。到达开悟很难,要知道本身是否开悟却并不难,只要检视本身是否具足慈悲之念就明确了。
(内疚的是小编也远远未能具足慈悲,请各人监视推动)
谢谢您的点赞、收躲与分享,愿您早证菩提
门生周襄写于离生别苑2019 11 23
http://www.fyguaji.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