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_Azief 发表于 2020-7-20 21:52:27

外国人学方言,是种啥感觉?

外国人学方言,是种啥感觉?(上)
            本文转载自《 人民日报外洋版 》(2020年07月17日第11版),作者赵晓霞。
            中国事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数据表现,拥有汉躲、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是当当代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对外国学习者来说,学习方言“既好玩又可以相识方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对华侨华人来说,方言是承载着乡愁的文化影象。
            本版本日推出《我们和方言的故事》之上篇,将眼光投向学习方言的外国人,听他们报告学习方言的故事。
            方言交换能快速消弭间隔感
            “同样一句话,我用差别的方言说,味儿就不一样……”在一个关于外国人说方言的视频中,来自日本的西田聪分别用北京话、天津话、闽南话、上海话、四川话等说了一遍“你看,这是什么”,其隧道的表达,惊呆了视频制作者。
            对外国人来说,学习方言并不轻易,但照旧有人乐意挑衅。正如西田聪所言,体验“十里差别音”非常风趣,引人入胜,而且和本地人用方言交换能快速消弭间隔感。
            视频中的西田聪将方言说得云云隧道,和他喜好学相声分不开。2012年,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的西田聪有时机体验相声大家丁广泉在该校开设的“快乐讲堂”,由此进进相声天下。
            “我最喜好的相声段子是《平凡话与方言》。为了这个段子,我找了身边来自中国差别地方的同砚教我说方言。”西田聪还记得学这个相声段子时,师父丁广泉的嘱咐——“不能光想怎么说,视觉上、听觉上也要有味儿”。丁广泉的这番话让西田聪相识到,每种方言表达着差别的头脑性格,练出“本地人”的感觉必要功夫和反复推测。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北京话儿化音多,但纵然同是北京话,城区差别语音也大概有区别。再好比天津话中‘姐姐’发音很冲……要说出谁人味儿,必要细致琢磨,反复训练。”对各种方言的特点,西田聪反复实践、相识。
            在西田聪看来,他通过学相声得到的最大劳绩是可以跟中国人正常谈天。“我的中文最初是在大连学的,来北京留学后,满嘴‘海蛎子’味儿,其时上街买菜,指着白菜说‘疙瘩白’,卖菜人不明确,交换起来有些困难,当时候对方言表达有了深切的领会。现在,我跟北京人晤面,也会说‘吃了吗’,在这里,‘吃了吗’就包罗‘您好’的意思。”西田聪说,“学会说本地的方言,确实可以刹时拉近和交换对象之间的间隔。”
            会说方言让我和别人不一样
            来自尼日利亚的南开大学博士生韩懋宇开口说中文,带着浓厚的东北口音,但他并没往过东北。“我学东北话是盼望本身和别人不一样,会说平凡话的外国人贼多,但会说方言的未几。” 韩懋宇对本身的东北口音甚是自大。让他更自大的是,已经看完了12部《墟落爱情》系列电视剧。
            韩懋宇记得本身第一次打仗东北话是看到《高兴笑剧人》这个综艺节目时,节目中的不少选手是东北人,用东北话讲的搞笑段子让他以为特殊风趣,也激起了他探究东北话的好奇心。“我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看的东北笑剧作品越来越多,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东北话。” 韩懋宇说,“感觉东北话很好听,感染力特殊强,也很接地气。”
            而让他和东北话结缘的另一个紧张缘由是他的“中国妈妈”。其时还在尼日利亚学汉语的他,机遇偶合之下,结识了住在北京的中国妈妈。“我和中国妈妈谈天时,发现她的口音和我们的中文老师不一样,以为很故意思,就激起了学习的动力,厥后才知道那是东北话。”
            1年后,韩懋宇到南开大学读书,有时机和中国妈妈晤面。“假如说《墟落爱情》是我学东北话的课本,中国妈妈就是我学东北话的老师。常常和她唠嗑,就被带到东北话的语调里了。”韩懋宇说,“如今我还熟悉了中国妈妈的家人,也常和大姨大姨夫、二姨二姨夫……唠嗑。”
            追念本身学东北话的进程,韩懋宇说并未特地往学,只是常关注和东北话有关的人和事,逐步就被其“感染了”,“不外也有挑衅,东北话的语调欠好把握”。
            能不能教我新的东北话
            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门生武帝也喜好说方言。他到中国留学的第一年是在东北师范大学读预科,常和本地人交换以提拔中文口语程度。当时,只要碰到本地人,武帝就会问对方“能不能教我新的东北话”。追念其时的场景,武帝记得本身讨教过门生,讨教过出租车司机,也讨教过本地大众,真的是“遇到谁都问”。
            “厥后到北京读书,别人还能听出我的东北口音。”武帝说,“我以为东北话特殊好玩,用东北话演出才艺就更故意思了。有一次,我在北京到场一场汉语角逐,由于预先预备的相声节目时间长度不符合,只得临场应变,用东北话举行了才艺演出,不但救了场,还挺乐成的。”
            近来,武帝开始通过抖音学北京话,知道散步被称作“遛弯儿“,摆架子被称作“端着”……“太故意思了。”武帝说。
            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的俄罗斯留门生唐曦兰有个愿看——学粤语。她曾买了粤语课本预备自学,“但照旧有些难,语调、语法等都必要老师引导”,因此她盼望学校在未来能开面向来华留门生的关于方言的选修课。
            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
            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中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详细的表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存在及利用代价。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图画在担当媒体采访时表现,团结国教科文构造从上世纪,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就不停非常注意掩护各地濒危的语言。它有一个焦点观点:每一种语言现实上也包罗每一种方言,都形成了观察这个天下的一套独特视角,从表述方式、用词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表现。当这种语言丢失,这种视角也就会消散。
            对外国人来说,学习方言既是爱好,也是相识中国文化,运用差别视角相识中国的一个有用途径。
            唐曦兰以为,对外国人来说,学习方言是故意义的。“学习差别的方言,可以相识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相识本地文化的一个渠道。好比我到云南学了几句本地方言,会让我感觉到一种密切感,既是对本地大众的密切,也是对本地文化的密切。”
            武帝以为,方言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紧张构成部门,背后有深厚的文化配景。“在我学方言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词能看到本地传播下来的民间习俗的影子,相识这个词也是相识本地的文化。”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国人学方言,是种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