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yJason 发表于 2020-6-6 09:22:53

从独子不出继到独子兼祧制,兼祧制度是怎么从被克制中杀出重围的 ...

写在前面的话:前几天朋侪和我讨论古代兼祧的题目,还把他和朋侪之间的讨论记载发给我看,他和朋侪都提出了假设,假如宋明就盛行兼祧制度,明景帝没有遭遇夺门,明宪宗也没有被废,景帝传位给宪宗,宪宗是否可以兼祧?如果朱慈烺继位,是否可以兼祧熹宗和思宗兄弟?
我的观点是:固然礼法上有大宗不可尽的说法,但现实上有太多天子尽嗣了,并没有存在必须为无子天子立嗣的规定,溥仪兼祧穆、德,那是由于穆宗他老娘给力,是当权太后,以是才给他立嗣,否则谁理他那么多?
固然讨论已往几天了,但朋侪提出的假设并没有答案,猴格就在闲暇的时间,查阅了一些关于兼祧的文章,试着表明一下兼祧的环境。
http://pics2.baidu.com/feed/7acb0a46f21fbe0911bc56800e7eca358644ad6d.jpeg?token=825e1829a51da561c0118e21c9946043
http://pics3.baidu.com/feed/7aec54e736d12f2e303a55482adc136485356884.jpeg?token=6712c50cc39b8eca34341af7b6510afd
01,早期的另类兼祧
所谓兼祧,就是俗称的“一子两后”,一个孩子继续两个支系,和应继、爱继一样,都属于立嗣过继中的方式。固然兼祧直到清朝才被律法所认可,但现实上早在汉朝就存在兼祧的另类征象。
汉朝的时间,“大宗不可尽”的观念盛行,假如大宗无子,小宗有独子,那就必须把小宗独子出继到大宗,任由小宗尽后。中国汗青上第一个由小宗过继给天子大宗的汉废帝刘贺,就属于这种环境,昭帝继续武帝是为大宗,刘贺的父亲刘髆是别子小宗,固然刘贺是独子,但上将军霍光仍旧让他过继给昭帝,任由刘髆尽后。
到西汉末年的时间,小宗必须为大宗服务,任由小宗尽嗣的做法引起广泛的不满,就开始有人提出:小宗独子就该继续本宗,你大宗生不出娃,就应该任由大宗尽嗣。
http://pics4.baidu.com/feed/060828381f30e924242afc532816a8001c95f7ef.jpeg?token=e31bf969ababb7da4a21c696b6fe9b97
http://pics6.baidu.com/feed/5bafa40f4bfbfbed615a03a71bee3130aec31f8f.jpeg?token=abc3bfb1a4a753ce537872f9d5114365
在宗法社会里,固然不能任由大宗尽嗣了,但是,情面上照旧要分身一下的。因此,汉成帝过继侄子汉哀帝时,就有比力人性化的处置惩罚。
汉哀帝是独子出继大宗,他爹定陶王刘康尽嗣了,汉成帝别的选堂弟楚思王刘衍的儿子刘景过继给刘康,继续定陶王,如许大宗和小宗都得到传承,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汉哀帝继位后,追封父亲刘康为恭皇,并在京师立庙,又尊生母丁姬为帝太后,与嗣母成帝皇后赵飞燕并尊,还把堂兄弟刘景徙封为信都王。通过他这一系列举动,可以说已经从哀帝过继成帝,酿成由哀帝兼祧成帝、恭皇哥俩了,这算是早期另类的没有兼祧之名的兼祧。
汉哀帝的举动实在和明世宗朱厚熜很雷同,区别是他没儿子保障他的胜利果实,被王莽全部翻盘,以是才不为人知。
http://pics5.baidu.com/feed/cefc1e178a82b9012f5d83db10936f713812ef0f.jpeg?token=d75dfc7e022bea64760756fbc26af8f8
http://pics4.baidu.com/feed/359b033b5bb5c9ea741bfdeab02770063bf3b3f0.jpeg?token=ae53bf969ef114a0d4907836507c5474
02,兼祧的发展和被遏制
到了东汉礼法比西汉更杂乱,假如说安帝承嗣和帝,质帝承嗣顺帝,灵帝承嗣桓帝,按昭穆选择也说得已往。但安帝阎皇后拥立堂弟刘懿,顺帝梁皇后拥立从弟桓帝刘志,就是瞎厮闹了,根本不符合立嗣过继的尺度。
特殊是到东汉末年,儒家纲常伦理中的三纲遭到质疑,因而变得间不容发,好比,邴原在君主和父亲之间就选择父亲;孔融乃至说父亲生娃只不外是发泄本身的欲看,而母亲只不外是个容器而已。
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发起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三国志裴松之注魏书卷11)
(孔融)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全后华文卷94)
从这些士人狂浪的话语中可以窥知,时人的个人意识已经逾越了父权,家属意识更凌驾了国家君主,假如再碰到小宗独子出继大宗的环境,恐怕在许多民气中都是:管他大宗往死!
http://pics0.baidu.com/feed/9f2f070828381f30e0fe50a3ca1f8a0e6f06f0fe.jpeg?token=69ca18fd0a1bf63119f483515617012b
http://pics6.baidu.com/feed/03087bf40ad162d9d572844674c16fea8b13cdf5.jpeg?token=c1f57c189b79568d68b4a047741cf1bd
以是,在汉末魏初之际,有个田琼就提出:小宗独子可以出继大宗,但独子以后所生的庶子要还承本宗。这说法和明清小宗独子兼祧两房,生子后分别继续两房,包管大宗小宗都不尽,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假如照如许发展,独子兼祧情势的发展是一定性的,小宗不可尽的观念也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大宗、小宗趋向同等的征象,并没有得到继承发展的时机,就被魏明帝曹叡给遏制了。
魏太和三年(229)七月,曹叡颁布诏书说:支子继续大宗,就应该奉正统,不能枉顾私亲,汉宣帝给父亲加皇号,汉哀帝敬服恭皇,都不是好模范,后人应该引以为戒,以后万一有小宗进继大宗的,胆敢有人撺掇他提拔小宗的,诛无赦!
曹叡的本意天然是对峙大宗至上、大宗不可尽的原则,以是,不消想着过继大宗了,你再敬服你的本生私亲,更不消想通过兼祧让本生与大宗并尊。从那之后,直到清朝之前,在律法上都是反对兼祧这种情势的。
http://pics5.baidu.com/feed/e850352ac65c10385710cf5dd10f5515b17e89e3.jpeg?token=da79b099d578597d35708b656ce82553
http://pics5.baidu.com/feed/f9198618367adab421c8546ae8ca751a8701e4a0.jpeg?token=2eb8db083257fb10c37dc9b667654665
03,兼祧制度的被认可
固然律法不答应独子出继、独子兼祧,但汗青的车轮转动到明朝时,民间照旧广泛出现了独子兼祧的征象,为什么律法不答应还依然出现这种征象呢?
说一千道一万,实在一句话就概括了,独子兼祧成为广泛性,很大水平上是由于产业继续所致,好比说,一门两兄弟,只有一个独子,在宗法上独子不出继,两兄弟势须要过继一个嗣子,如许的话,他们兄弟的产业就外流了,为了制止肥水外流,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子兼祧两门。
像明初重臣杨士奇就是兼祧子,他的父亲杨子将,本来是长房杨辰的次子,过继给无子叔父杨荣。厥后,杨辰的宗子,即杨子将的亲年老(过继后称堂兄),和儿子相继早亡,致使长房杨辰尽嗣,杨士奇就申请由他兼祧伯祖父(现实是本生亲祖父)杨辰,一子祧两门。
固然律法不答应兼祧举动,但民间已经约定成俗,还由于缺乏有用治理,而处于杂乱状态。清初的学者万斯同就曾经反攻过兼祧举动,说一子继续两人后,是贪戾无耻的体现。从万斯同的品评可见,兼祧在明清时期已经比力广泛了。
http://pics2.baidu.com/feed/63d9f2d3572c11df96c14bc90139a4d6f603c2e9.jpeg?token=06503c356759876edd3594e098076eab
http://pics6.baidu.com/feed/c2cec3fdfc0392454953d039e38a62c47c1e25c2.jpeg?token=d9b3ed51f9cc4e805f056fc9785f49f0
乾隆四年(1739),朝廷颁布《独子出继条例》,克制独子出继,假如为了企图产业让独子出继,发现后就迫令回还本宗,本生父母杖八十。究竟证实,这个条例并没有什么用,根本无法制约民间风俗法。乾隆四十年(1775),清纯帝修正了独子出继条例,在两厢甘心下,答应一子继续两房。
今后,约定成俗的民间风俗法——兼祧,终于从被克制、被遏制中杀出重围,披上了正当的衣服,独子兼祧制度正式建立。
固然,要实行独子兼祧,还要遵照三个法定条件:
其一,继续人是独子;其二,独子只能兼祧父亲和亲兄弟的宗祧;其三,必须两房父母都同意,宗族也支持。只要符正当定条件,小宗独子可以兼祧大宗,大宗独子也可以兼祧小宗,小宗独子还可以兼祧另一小宗,一子兼祧二门、三门,以致于四门、九门,都有例子可循。
http://pics1.baidu.com/feed/cdbf6c81800a19d892c7e51757e4448da71e4684.jpeg?token=b42c8eb193ae801e5c463c1b93c670c3
http://pics5.baidu.com/feed/91529822720e0cf33ebc56376e583419bf09aa5c.jpeg?token=f6901d7f6870dc1275ef8d40fb0f8a54
04,兼祧制度的衍生题目
随着兼祧制度简直立,随之衍生其他题目,好比如作甚兼祧父母服丧;兼祧子怎样婚配。
兼祧子怎样服丧的题目,照旧按宗法制度大宗为重的原则:假如独子兼祧中有大宗,就是独子为大宗服斩衰(三年),为本生小宗服期年(一年);假如独子兼祧同属小宗,就以本生为重,服斩衰,为兼祧父母服期年。
到了嘉庆年间,又出现一种新环境:小宗之子出继另一小宗后,本宗又尽嗣改为兼祧时,兼祧子怎么服丧呢?还以本生为重吗?
这就并没那么尽对了,由于出继在前,兼祧在后,以是,这个兼祧子要为嗣父母服斩衰,只为本生父母服期年即可。
到道光年间,又出现别的一种新环境:小宗之子出继另一小宗后,本生尽嗣改为兼祧,但本生父母和兼祧父母都健在,以后又该怎样服丧呢?
详细题目要详细分析,两房父母都在时,就算是出继在前兼祧在后,也应该以本生为重,兼祧子为本生父母服斩衰,兼祧父母服期年。
那么要以溥仪为例,他出继穆宗同治帝,又兼祧德宗光绪帝,另有本生父醇亲王,他又该怎么服丧呢?这题目并没有什么纠结的,对溥仪来说,同治帝是大宗嗣父,服斩衰三年,本生父载沣次之,服期年,光绪帝身为兼祧父,也服期年。固然本生父和兼祧父都服期年,但本生父重于兼祧父,由于光绪不是大宗。
固然在礼法上,仍旧是以大宗为重,但在现实环境中,从父子亲情思量,也有独子为两房父母服斩衰的,好比道光年间的南昌知府张子畏就是云云。同治帝的师傅李鸿藻也是出继后改兼祧,他已经为嗣父母服丧三年,又申请礼部为本生父母服丧三年,还被人夸赞守礼。
http://pics5.baidu.com/feed/b3b7d0a20cf431adca4a31122f286aa92edd9821.jpeg?token=a6c82db707df18238691087597b1a843
http://pics7.baidu.com/feed/5882b2b7d0a20cf487fd5b9213178d30acaf9937.jpeg?token=880a9ae1330e343a9b87d55f53e5f387
兼祧制度简直立,除了衍生为两房父母服丧的题目,另有兼祧子的婚姻题目,在民间,一夫两妻是独子兼祧的广泛状态,就是两房父母各自为独子授室生子。
好比丁汝昌,本生父丁志谨(灿勋),兼祧父丁志宏,他在本生父门下先娶钱夫人,早亡,续娶魏夫人;在兼祧父门下先娶徐夫人,早亡,续娶赵夫人,又早亡,再娶王夫人。五个老婆都受到清廷的封诰,除了王夫人是“夫人”外,别的四位都封“一品夫人”。
兼祧子的两妻,在民间都被视为正妻、嫡妻,称为“两端大”,大概说是“平妻”,但现实上与礼法分歧,所谓“两端大”是不能见官的,由于律法不认可一夫两妻婚姻的。
就是说你在家里怎么样都行,一旦牵涉到律法中,可不存在“两端大”、“平妻”的环境,只有先聘娶的才是老婆,后聘娶的只能算妾。
嘉庆二十五年的《礼部则例》明白规定:独子承祧两房,只应娶嫡妻一人,其置侧室以广嗣育,在所不禁,不得两门均为授室,有违定例。
以是,不要在律法眼前扯什么“两端大”,先娶者为嫡,后聘者为妾。固然,法理不过乎情面,碰到具有情面味官员时,效果也会有差别。
咸丰年间,保定府人王宗闵的弟弟无子,由王宗闵的独子王廷庸兼祧两门,王宗闵已经为儿子授室,他弟弟又为王廷庸授室张氏。王宗闵意图奸污张氏,未成,过后张氏与丈夫王廷庸发生口角自尽。
本地官员按照律法,后娶者为妾,就把王宗闵治罪为调奸子妾未成,杖一百,徒三年。案子报到保定府,这位复审的官员很恻隐张氏,不同意讯断效果。这位官员以为:固然法律不认同两位正妻,但张氏究竟是明媒正娶的,具有正妻的外在体现情势,不能视为妾室。应该按照有妻更娶律,把王宗闵改判拟满流。这个案子报到刑部后,刑部同意了保定府的复审。
http://pics0.baidu.com/feed/3ac79f3df8dcd1007351027517958116b8122fbe.jpeg?token=13eab3dca737826f5624736fc90ac501
http://pics7.baidu.com/feed/e850352ac65c10380eb2228dd70f5515b17e8952.jpeg?token=84a2c01c5012ce1cce48a9cf17fda639
05,猴格说
独子兼祧制度简直立,对古代宗祧继续法来说,可谓是进化到极致,既能制止产业的外流,又维护小宗的感情,还制止了应继、远继造成的血缘淡漠,嗣父母与嗣子之间的生理隔膜相对更少,固然如今看来满是糟点,但在古代社会,可以说是比力人性化的制度。
那么,假如清朝之前就实验兼祧制度,明景帝传位给明宪宗,宪宗怎样做兼祧子?假如朱慈烺继位,又怎样兼祧熹宗、思宗兄弟呢?
http://pics2.baidu.com/feed/b999a9014c086e06b6e0405c6616bdf20ad1cb06.jpeg?token=4e9e04c16df6fa39471f2a9820669075
http://pics0.baidu.com/feed/b58f8c5494eef01f6828360882e05f23bd317de7.jpeg?token=fda1586f49cb142ebb74831d657a07d4
假如朱见深和朱慈烺真的是兼祧子,按照宗法制度,大宗不可尽的原则,照旧以大宗为重,也就是说,朱见深之于英宗、景帝,以大宗本生英宗为重,兼祧景帝为次;朱慈烺之于熹宗、思宗,以兼祧大宗熹宗为重,本生思宗为次。
而兼祧制度从汉朝的另类存在,到明清在民间的寂静广泛,再到终极建立制度,正说明白民间风俗法对国法的影响,民间习俗对正统儒家伦理的比力,说明白人类不停在进步,某些酷寒的教条总回会被扬弃的。
就是如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清代独子兼祧制度述论、清代独子兼祧制度研究、论兼祧制度、宗庙礼制研究等
透过表象探求汗青原形,以史为论,诉说个人看法,推辞离开人文情况的过分解读和诡计论。有喜好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侪可以关注猴格,这厮固然总是处于耽搁症晚期,但写出来的东西只管不会让读者菌扫兴!假如发现有失误之处,非常接待留言纠错。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独子不出继到独子兼祧制,兼祧制度是怎么从被克制中杀出重围的 ...